小聖一回到家就把書包一丟,打開電視玩起了電動,媽媽搖搖頭打開書包看了看聯絡簿,告訴小聖「先去寫功課吧!還有才藝班的作業也要寫,每次你都要寫到半夜!」小聖不情願地坐到書桌前,一邊寫功課一邊東摸摸西摸摸,功課依舊寫到半夜,連電動都玩不到了!

家長遇到這樣的狀況,第一個念頭通常是孩子的「專注力」不夠,所以無法好好的寫作業,然而事實上,孩子因為喜歡的事物(玩電動)被剝奪了,寫功課時當然心思不寧,好不容易功課寫完了,卻又不能玩了,以後就更排斥寫作業了!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小惟一進到親子館,看到好玩的遊樂器材和許多小朋友,一溜煙地就鑽入人群中。不一會兒就傳來「唉唷!」「你幹麻打人!」的驚叫聲,媽媽以為小惟被打,衝上前一看原來是幾個小朋友被小惟打到了。媽媽除了跟幾位小朋友及家長說抱歉外,其實對於小惟的行為感到很困擾。小惟每次想要跟別人玩都是用打人的方式,甚至面對喜歡的老師及小朋友,也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打過去,看到別人被打哭,小惟笑得更開心了。老師總覺得媽媽沒有把小惟教好,媽媽卻感到委屈,總覺得小惟不會控制力量。直到職能治療師告訴媽媽這是「本體覺」整合不良的問題,媽媽才鬆一口氣。

所謂的「本體覺」指的是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然地感覺到手、腳等身體部位的位置,所以抓頭、拍手等動作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得到。而「本體覺」出狀況的孩子,大腦無法建立身體的「地圖」,因此不知道手腳的正確位置,因此遇到要關門、放椅子、拍別人肩膀等動作時,總是誤判手的位置,於是無法產生適當的力量來執行動作,所以才會有「總是在打人」的感覺。除了「打人」的症狀,「本體覺」整合異常的小朋友還有幾項問題: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新疊積木疊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全倒了,他生氣地倒在地上大哭大叫!媽媽跑了過來數落了一番,小新擦擦眼淚跟媽媽說:「為什麼妹妹一哭,妳就笑笑地抱起來哄她?為什麼我哭妳就罵我?」

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,當新生兒出生,家長所期待的就是孩子的哭聲。新生兒會哭,代表著肺部開始呼吸、血液循環系統開始工作,這時候大人們是喜悅的。所以,嬰兒時期,寶寶一哭,媽媽就急著換尿布、沖牛奶,或哄孩子,這時候父母會因嬰兒的哭聲感受到幸福。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到起床時間,小孩總是叫不醒?或者是小孩有起床氣,每天上演哭鬧的劇情嗎?小孩的起床氣問題,相信是許多家長困擾已久的難題,因為張開眼睛,面對的是每天反覆的事情,如果再加上天氣寒冷,別說小孩,大人也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,兒童專注力達人張旭鎧職能治療師說:「很少有小孩願意自發起床,更不用說起床後還會開心的!不過適當的製造起床的有趣動機,配合循序漸進的方式叫醒小孩,可以緩和小孩起床氣的問題喔!」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現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強?
與少子化的趨勢、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很大的關係,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怎麼昨天才複習過,今天考試又錯了?」只見媽媽又氣又著急著詢問小曼,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幫助孩子提升記憶力。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(阿鎧老師)說,記憶力其實是可以培養的。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「少子化」的潮流下,家長過份疼愛小孩,認為孩子只要將書讀好就好,其他事情不用做,更不必在意。結果,很常看見的是孩子功課頂呱呱,但卻連個碗也洗不好。是孩子真的驕縱到不願做家事?還是家長們從小就沒給孩子自動做家事的機會?

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,人生不是只有讀書而已,孩子學會打理自己,更能讓孩子們獲得「負責」這項額外的贈禮,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做點家事,學著負擔一點家庭的責任,比如掃地、拖地、洗碗等,孩子在一次次家事實踐裡,便能學會精細動作以及自我反省,且做過家事的孩子,更能體會父母的辛勞,而且會讓孩子充滿成就感。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怎麼看到叔叔沒問好阿?」

媽媽帶著兒子小寶搭電梯時,只見小寶埋頭認真打電動,看到鄰居叔叔也沒問好,媽媽見狀便反問小寶:「怎麼看到叔叔沒問好阿?」想要藉此教導小寶禮貌的重要性,沒想到小寶竟頭也不抬的、直盯玩具螢幕敷衍回答:「叔叔好!」讓媽媽尷尬的向鄰居道歉,出了電梯後,媽媽忍不住大罵小寶:「怎麼這麼沒禮貌?」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怎麼看到叔叔沒問好阿?」

媽媽帶著兒子小寶搭電梯時,只見小寶埋頭認真打電動,看到鄰居叔叔也沒問好,媽媽見狀便反問小寶:「怎麼看到叔叔沒問好阿?」想要藉此教導小寶禮貌的重要性,沒想到小寶竟頭也不抬的、直盯玩具螢幕敷衍回答:「叔叔好!」讓媽媽尷尬的向鄰居道歉,出了電梯後,媽媽忍不住大罵小寶:「怎麼這麼沒禮貌?」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南一所國小因為洗手台防撞調破損,導致學童跌倒撞傷的意外(http://goo.gl/Sl4zO),家長因此提出要求加強檢修。

這則新聞讓我想到,這幾年來我協助幾個單位設立治療室、親子教室,家長們越來越注意教室內的「安全」,常有家長參觀環境時開始指導,「門框跟門板要加防撞條」,「插座不能只放塑膠蓋,孩子會拔開,最好能上鎖」,甚至連窗戶玻璃都快被要求改成防彈玻璃了!家長愛孩子的天性大家都了解,但是這樣的「愛」卻可能變成了「害」,讓孩子根本無法保護自己!試想,當孩子在一間充滿保護牆、防撞條、EVA地墊的教室裡上課,反正摔不痛、撞不傷,孩子反而忘記觀察環境、保護自身安全,等到下課一出教室,常常不是撞上柱子,就是跌倒在地,難道這時候我們得開始把教室外的地板鋪上地墊、柱子裝上防撞條嗎?

玉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